
地址:中國·安徽省安慶市紡織南路80號
聯系人:王暉 祖國澤 祖曉梅
郵編:246018
電話:0556-5919808 5919548
傳真:0556-5919551
E-mail:aqfz@mail.hf.ah.cn
過去的數十年里,我國紡織服裝專業市場有效滿足了傳統二元經濟結構下的消費需求,在“繁榮一群市場、帶動一片就業、富足一方百姓、強盛一地經濟”等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我國發展紡織服裝大國、建設紡織服裝強國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形成歷史性交匯,我國紡織服裝專業市場發展形勢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宏觀環境方面,資源和環境約束不斷強化,勞動力等生產要素成本不斷上升,粗放發展模式難以為繼;行業環境方面,嚴重的總量過剩局面以及傳統批發、流通集散功能和市場競爭優勢正在逐步弱化;交通環境方面,隨著我國快速交通網絡的建設,交通極大程度扁平化,各地的專業市場都面臨著不同程度的輻射半徑縮減的困境;城市環境方面,紡織服裝專業市場傳統經營模式帶來的車流、客流、倉儲物流、消防隱患等成為中心城市功能布局和變革首當其沖的規劃調整目標。新的消費環境、技術環境和商業環境,則給紡織服裝專業市場帶來更直接的考驗。
新消費環境
2017年我國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在龐大的體量下仍然實現了兩位數的增長,展現出我國消費者巨大的購買力。在消費驅動生產的全新階段,誰能掌握消費者,誰就能在商業競爭中掌控主動權。首先,國民消費仍處于不同階段并存的狀態,生存消費、生活消費、品質消費,以及更高層面的體驗消費等多種形態廣泛存在;按照年齡、經濟條件、生活背景、受教育程度等維度,目標消費者被更精準地畫像和定位,消費者對商品質量和服務要求不斷提高,出現購買渠道多元化、場景移動化、時間碎片化、行為社交化、傳播口碑化、體驗娛樂化、決策快速化等新趨勢,對便捷支付、體感科技基礎上的實體購物體驗熱度不減。其次,新興消費風生水起。隨著以80后、90后為代表的、崇尚個性的新世代逐漸成為消費主力,加上互聯網技術的普及應用,使得長尾化消費、社群化消費、個性化消費也得到快速發展,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7年1~11月,全國網上零售額為64306.5億元,同比增長32.4%。隨著信息基礎建設的不斷完善,未來信息消費仍具有廣闊的空間。
新技術環境
新一代信息技術已經滲透到設計、研發、生產、流通、營銷、終端、服務等紡織價值鏈的各個環節,形成新的生產方式、產業形態、商業模式和經濟增長點。智能裝備、智能工廠等智能制造正在引領制造方式變革,協同設計、大規模個性化定制、網絡眾包、精準營銷、智慧門店、快速反應供應鏈、全生命周期管理等正在重塑產業價值鏈體系。紡織服裝專業市場需積極適應新變化,嘗試從硬件、管理、服務等多個層面進行信息化流程再造,重塑專業市場流通效率高的核心優勢。
新商業環境
傳統百貨逐步從“渠道商”向“渠道制造商”轉型、由“租售聯營”向“自持自營”轉型,分流了專業市場的龍頭企業、品牌商戶和渠道資源,呈現日趨專業化趨勢。專業市場從批發為主向批零兼營的經營模式轉變,給傳統百貨零售業態帶來了一定的沖擊;品牌直營店、品牌集成店、設計師品牌店、專業買手店、聯營工廠店等時尚主流業態與專業市場的合作不斷深化。線上渠道向線下延伸,通過線上線下資源整合與互補,構建完整的商業生態體系。增強餐飲、兒童娛樂配套,升級購物體驗,打造社區商業成為新的共同焦點。隨著商業業態間競爭的加劇,流通層級壓縮、環節減少、渠道扁平化成為提升流通效率的必然之選,以總代、省代為主要形式的逐層代理模式發生深刻的變化,經銷商、代理商、加盟商等專業市場服務商的功能和角色面臨轉型挑戰。
適應新時代打造新市場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流通分會會長夏令敏認為,紡織服裝行業智能化,包括智能制造和流通環節的智慧化,已經成為全行業轉型升級的突破口。新時代的新市場,也必然要以專業市場智慧化建設為抓手,加速轉型升級進程,開啟新篇章。
對于紡織服裝專業市場而言,當務之急就是打造新時代的“新市場”和“新平臺”。所謂新市場,就是專業市場要打造成批發零售結合、線上線下融合、商業模式契合的智慧化的新市場;所謂新平臺,就是專業市場要從傳統的交易場所和流通渠道向服務中小微企業、服務產業集群的產業鏈服務平臺轉變,成為服務中小微企業的決策支持平臺和產業鏈創新的協同中心,最終實現通過專業市場的智慧化服務產業智能化的根本目標。
不馳于空想、不騖于虛聲;逢山開路,遇水架橋;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紡織服裝專業市場將用40年的歷史積淀,煥發新的動能與活力,將轉型升級創新發展進行到底,在紡織強國建設新征程上,書寫下一段輝煌。(部分信息來自流通分會)